玻璃钢冷却塔底盆补漏方式
玻璃钢冷却塔底盆长期受循环水、水垢、腐蚀介质及机械应力影响,容易出现裂缝、穿孔或局部破损导致漏水。以下是常见的补漏方式及操作要点,可根据破损程度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方案:
-
停机与排水
-
关闭冷却塔运行电源,排尽底盆内循环水,确保作业面干燥清洁。
-
破损部位检查
-
用清水冲洗底盆,观察漏水点位置,标记裂缝、孔洞或脱层区域,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细微裂纹。
-
表面处理
-
用砂纸、角磨机打磨破损处及周边(范围需超出破损边缘 5-10cm),去除油污、水垢、老化树脂层,直至露出新鲜玻璃钢基材,形成粗糙面以增强粘结力。
-
用丙酮或乙醇擦拭打磨面,清除粉尘和杂质。
-
材料准备:不饱和聚酯树脂(或环氧树脂)、玻璃纤维布(300-400g/m²)、固化剂、促进剂、刮片。
-
操作步骤:
-
按树脂:固化剂:促进剂 = 100:2-4:1-2 的比例(根据气温调整,夏季减少固化剂用量)混合树脂,搅拌均匀。
-
在破损处先涂刷一层树脂,立即铺设玻璃纤维布,用刮片刮平,排除气泡,确保布与底盆紧密贴合。
-
逐层铺设纤维布(一般 2-3 层),每层均涂刷树脂,上层布需覆盖下层布边缘 2-3cm,最后一层树脂需完全覆盖纤维布,形成光滑表面。
-
固化 24 小时(温度≥20℃时),检查补漏处是否平整,无气泡、分层。
-
材料准备:专用玻璃钢修补胶泥(如环氧树脂胶泥、聚酯胶泥)、刮板。
-
操作步骤:
-
将胶泥按比例调配(双组分需充分混合),揉成与孔洞大小匹配的团状。
-
用力将胶泥填入孔洞,压实并刮平表面,确保与底盆基材紧密粘结。
-
待胶泥固化(通常 12-24 小时),用砂纸打磨平整,可再涂刷一层树脂增强防水性。
-
材料准备:丁基防水胶带、玻璃钢专用防水胶条、密封胶。
-
操作步骤:
-
清理漏水点表面,确保干燥。
-
裁剪适当长度的防水胶带,沿裂缝或孔洞边缘粘贴,用力压实排除空气,胶带需超出破损边缘 3-5cm。
-
若为接缝处渗漏,可在缝隙内嵌填防水胶条,再用密封胶沿接缝涂抹密封,形成双重防水层。
注:此方法为临时措施,长期使用需配合树脂修补。
-
材料准备:玻璃纤维表面毡、不饱和聚酯树脂、固化剂、促进剂、毛刷。
-
操作步骤:
-
彻底打磨底盆全表面,去除老化层,形成粗糙面。
-
涂刷一层树脂,立即铺设表面毡(薄型,易贴合),用毛刷赶平气泡,确保毡布完全浸透树脂。
-
待第一层固化后(约 4-6 小时),再涂刷 1-2 层树脂,形成连续防腐涂层,厚度≥1mm。
-
贯穿性孔洞(直径>5cm)
-
先在底盆内侧用圆形玻璃钢片(尺寸大于孔洞 5cm)作为衬板,用树脂粘贴固定,外侧再按 “树脂 + 纤维布” 法修补,形成双面加固。
-
法兰或接口处渗漏
-
检查法兰垫片是否老化,更换新垫片;若法兰面腐蚀,需打磨后涂抹高强度密封胶(如硅酮结构胶),再用螺栓紧固。
-
底盆与塔身连接处漏水
-
清理接缝处旧密封胶,重新填充防水密封胶(如聚氨酯密封胶),并在外侧粘贴玻璃纤维布增强。
-
试水检验
-
补漏完成 24 小时后,向底盆注水至正常水位,静置 2-4 小时,观察补漏处及周边是否有渗漏痕迹。
-
日常维护建议
-
定期(每季度)检查底盆,清理水垢和杂物,避免硬物刮伤表面。
-
控制循环水水质,通过加药或软化处理减少钙镁离子沉积,降低腐蚀风险。
-
若底盆老化严重(如大面积分层、脆化),建议整体更换,避免反复补漏影响冷却塔性能。
-
作业时佩戴防护手套、口罩,避免树脂、固化剂接触皮肤或吸入挥发气体。
-
施工现场保持通风,远离火源,树脂固化过程中避免高温暴晒。
-
高空作业(如底盆位于塔体底部需登高)时,需搭设安全支架,确保操作安全。
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解决玻璃钢冷却塔底盆漏水问题,关键在于根据破损程度选择合适材料,并严格执行表面处理和施工工艺,以保证补漏效果的耐久性。